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落实省市共建协议,发挥我校在政策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我校服务渭南的能力和水平,学校联合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设立相关文化遗产研究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选题
项目以陕西省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关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非遗项目及其相关古籍文献、实物、遗存保护;非遗调查记录、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非遗新媒体传播、非遗传承人研培、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等方面研究;挖掘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作用和应用途径。原则上应以选题指南所提示的选题方向和研究范围为指引,也可另行选题,题目自拟。项目选题指南如下:
1.陕西非遗工坊产业化、市场化能力及品牌提升研究
2.陕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策略研究
3.陕西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策略及制度研究
4.陕西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
5.陕西青年非遗传承人培养发展研究
6.陕西非遗带动产业发展及促进文旅消费研究
7.陕西非遗研学旅游市场供给优化及市场化运作研究
8.陕西非遗短剧创作与地域文化传播研究
9.关中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10.传统手工艺在非遗保护中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研究
11.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
12.渭南市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策略研究
13.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实物和遗存保护研究
14.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高质量发展研究
15.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研究
16.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17.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18.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记录研究
19.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研究
20.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研究
21.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比较研究
二、资助额度
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资助经费1万元,一般项目资助经费0.5万元。
三、结项要求
1.项目负责人须围绕研究选题,深入非遗项目地区和保护单位实地调研,每个项目组中至少有1名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限重点项目原则上不超过2年,一般项目原则上不超过1年。
2.重点项目要求公开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篇;或研究成果被陕西日报、教师报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刊登(字数2000字以上);或主持获批省级及以上项目1项。同时撰写研究报告(要求口述史实录,图文并茂,字数不少于1万字,重复率低于15%),提交能够代表非遗文化内涵的实物或音频、视频、图片等其他研究成果。
3.一般项目要求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提交经省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确认的制作规范的影像资料(要求MP4格式,分辨率1920*1080像素,时长不低于30分钟),并在省级以上新闻类网站等公开发表1000字以上优秀互联网文化成果;或主持获批厅局级及以上项目1项。同时撰写研究报告(要求口述史实录,图文并茂,字数不少于1万字,重复率低于15%),提交能代表非遗文化内涵的实物或音频、视频、图片等其他研究成果。
四、项目申报时间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12日18:00前,申请人填写“项目申报书”(附件1)和“项目论证活页”(附件2);所在单位填写“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3),将纸质材料一式三份交科学研究处计划项目科(厚德楼3713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送至科学研究处邮箱kycsklxm@163.com。联系人:徐老师,联系电话:0913-2133223。
渭南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处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