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邀请王炳社教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做了题为《教师如何做科研》的学术讲座,学院部分教师参加讲座。讲座由李海荣院长主持。
王炳社教授结合学院科研现状,从科研的特性、加强学术积累、坚定科研信心等11个方面向教师们分享经验。他指出,科研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乐趣,做科研是高等院校教师的重要职责,高等院校教师应该为国家科教兴国、科技强国做出贡献。他强调,教师要真正做科研、要做成、要做好、要做强科研需要有恒心、决心、信心,需要有丰厚的积累和渊博的知识,需要有超前眼光和宏观战略,需要处处留心、丰厚积累,需要挤时间、抢时间、抓时间,需要有创新观念,需要有填补空白的勇气,同时要用多学科融合和交叉的方法解决问题,以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付出获得成功。
在交流环节,教师们就自己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王教授进行了深入研讨,王教授结合自己30余年的科研工作经验做出了一一解答。
李海荣院长总结中指出,外语人在科研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是如何创新、如何做跨学科研究,王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科研思路和方向。她强调,做科研需要学术积累、持续关注、深度挖掘、勇于创新,付出终究有所收获。
此次讲座为我校“科研能力提升”系列讲座之一,学院后期将会继续邀请专家来院分享经验,助力学院老师、尤其是青年科研工作者科研能力提升。
王炳社,男,1960年生,陕西大荔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渭南师范学院教学督导团团长、艺术隐喻研究中心主任、教学名师、科研标兵、渭华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高校优秀管理干部,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通讯评审专家,中博联智库特聘专家,曾任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美学、文艺理论、艺术思维学、艺术隐喻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艺术隐喻。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有《艺术思维学》《隐喻艺术思维研究》《艺术隐喻学》《音乐隐喻学》《中国音乐隐喻史》等专著8部,编著12部,编、著成果总字数500万以上,其成果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其艺术隐喻研究受到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多项成果填补国内学术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