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财务系统 OA办公 教学平台 实景校园 旧版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 2025 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通知

日期:2025-10-20来源: 作者:科研处关注:

二级学院校:

根据《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和相关要求,省教育厅决定启动 2025 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以下简称)建设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

围绕推进我省 34 条重点产业链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和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和造就一批道德素质过硬、学术基础扎实、跨学科跨领域、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创新团队,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能量聚集,为陕西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申报数量及条件

(一)申报数量

我校限报 2

(二)申报条件

1. 申报团队须符合《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各高校择优推荐申报,本年度重点支持围绕推进我省34 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和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重点领域和方向开展研究的团队。同一学校同一研究方向不重复建设。

2. 团队必须依托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和我省确定的一流学科或一流专业,在相关领域已取得优异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3.  本年度理工农医类团队原则上优先支持与所依托的重点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有一定的合作基础,研究内容和方向能解决企业急需问题的团队。哲学社科类团队原则上优先支持围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尚未布局建设的团队。

4. 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所在单位有良好的科研环境,能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团队必须是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或300 万元以上横向项目的主要执行者,并具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和持续发展能力。

5. 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学问题,是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整体。

6. 团队带头人需为依托高校在职人员,并且未在省市级以上现有各类创新团队中担任带头人或核心成员。团队带头人应热爱祖国,恪守师德,具有明确的创新性学术思想、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团队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并具有充分的时间从事团队的科研和组织管理工作。前期已经设立团队的负责人和核心成员不允许跨团队重复申报。

7. 团队带头人及成员原则上年龄不超过 45 周岁(年龄计算时间节点为 1980 1 1  日以后出生),团队的整体平均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

8. 团队的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 5 人,总体规模不少于 10 人,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团队成员能保证投入到共同承担研究项目所需的时间和精力。鼓励吸纳优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加入到团队建设中,进一步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但需要注意在读学生人数不超过团队总人数的 1/4

9. 申报书中涉及的 5 ...”的相关数据填报起止时间为2020 1 1  日以后取得。

三、申报程序及时间

(一)2025年10月27日(星期一)前发送到指定邮箱(719278353@qq.com)

(二)待学校评审确定申报名额后再进行系统填报系统填报时间为 2025 10 27  日(星期一)起截至 2025 11 17 日(星期一)24:00 ,届时网络自动关闭,不予受理。

请团队负责人登录陕西教育科研综合管理系统 网址: http://kygl.sneducloud.com/),在线填写 2025 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申请书并上传相关附件材料,各学校登录使用原账号和密码。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913-2133889

 

 

渭南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处

2025 10 20  

 



 

陕西省制造业 34 条重点产业链清单

 

序号

重点产业链

备注

1

光子

2

商用车(重卡)

3

煤炭

4

航空

5

无人机

6

人工智能(大数据)

7

输变电装备

8

智能终端

9

白酒

10

石油天然气

11

太阳能光伏

12

医药和医疗装备

13

新型电力工业

14

富硒产品

15

纺织服装

16

乳制品

17

成套专用设备制造

18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

19

铝镁钼深加工

20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21

乘用车(新能源)


22

数控机床

23

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

24

航天

25

机器人

26

钛及钛合金

27

节能环保

28

氢能

29

现代化工

30

增材制造

31

新型显示

32

钢铁深加工

33

传感器与物联网

34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2025 年度哲学社科类团队重点布局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

3.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研究;

4.关学特色、周秦汉唐思想文化大一统、汉水文化研究等;

5. 区域国别相关研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等;

6.服务生漆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

7.农村农业生活有关问题研究,例如乡村治理, 乡村教育、特色农业等;

8.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艺术、数字文旅等相关研究;

9.智慧康养、城市与区域规划、应急管理等相关研究。

 

下一条:渭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渭南师范学院关于渭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2025年“助力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建设”研究课题申报的通知

关闭